一转眼已经两个月没写作了,从过年时,懒得更新,加上原本对写博客的疑虑,这一断更,就很难再坐下来写了。

越不写,越习惯于不写。

🌲

其实两个月前,我就已经在质疑,还要不要继续写博客。没有独立博客之前,会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有一个自己的小站,维护着自己的信息岛屿,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小小的自留地。然而当「建站」本身的热情退去,课题就变为一篇篇博文,以及写什么,这时候事情就不再那么酷了。

上次我发了说说,说最近想写「不建议写独立博客的理由」,后来觉得聊这个话题都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,没必要重写一遍。

要不要继续写作?当然要。然而一定得是博客吗?博客作为一个媒介,媒介的作用是什么?能满足我们对互联网写作的要求吗?

既然在互联网上公开写作,我们写东西就是给人看的。酒香也怕巷子深,博客这种信息孤岛式的媒介就像一个难以寻找的小酒铺,浪漫有余实用不足。既然公开写作,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放大「写作」的作用,传播得更广、被更多人看到,让我们的表达吸引更多同频的人。

自从看了Ali 有一期关于「公开写作」的视频过后,我很清晰得认识到,博客并不是一个好的个人写作平台,尤其是独立博客。相比之下,公众号、微博、小红书都要更好一点。

功利性的写作需要很大的流量加持,所以要选择流量大的平台。非功利性的写作其实也同样需要大流量加持。你说我想要提升写作水平,那么被越多人看到就有越多的获得反馈的可能,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,写作就成了自嗨。如果想吸引同频的人,打破物理世界的限制,在网络上遇到更多相同喜好、相同观点的人,那么更该去到内容会被看到的地方。

支持我到现在还更新博客的,其实就是几个读者的评论,每当收到评论说对内容产生共鸣,或者我的往期文章对他们有所启发,我就会突然涌出一种力量。这就是反馈带来的效果。这样的反馈岂不是越多越好?然而博客被看到的几率才多大?

这也让我觉得发博客有点浪费时间,对不起我投入写作的那些时间。写作是一种生产行为,当然要去到有更多消费者的地方。

🌲

另外一个最近不更新的原因,则是生活状态。我真的要承认,我的人生处在低谷,我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问题,我找不到出口。在这种状态下,我没办法写出岁月静好,没办法写出利他的文章。我暂时没办法积极向上,也不认为有什么利他的东西可以分享,毕竟分享是基于我自己从某个东西或某个道理得益,从而满心感恩与欢喜地分享给大家。在当前这个时期,我面临的是茫然与焦虑,而这些是我不想去传播的。

🌲

一月份的时候读了一本书,《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》,这对我如何玩社交网络有启发。

  • 要发自己喜欢的东西、自己的所思所想,以文章、绘画、照片等形式表达出来。
  • 书中提倡在社交网络上更多的自我表达,专注于自己的内心,明白自己在真正思考什么、感受什么,而不是为了他人的需求而创作。

这个观点对我来说是颠覆式的,因为从我接触自媒体写作大家都在说「内容要利他」。我现在的理解是,你只有真正的表达自己,真正的深入内心,挖掘真实的情绪,帮助自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利他,迎合他人需求写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虚有其表。

打动不了自己内心的文字怎么能打动别人呢?或许文字功底深的人能够做到,但这显然不是普通人能走的路。

🌲

我对发博客的想法真的淡了,坚持发博客就像跟自己斗争,最后的勋章只有「坚持」而已,它只能感动自己。不如转而想想,克服对失败、对被评判的恐惧,在社交媒体上面表达自己。当然如果害怕被人看到,就想要当一个文艺的写作者,独立博客也无不可。